(孝老爱亲)河北何凤鹃:久病床前孝依然

发布时间:2018-05-19 18:01|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08-04|查看:769次

  何凤娟,女,35岁,中共党员,香河县第二中学教师。

  她和丈夫共同赡养着四位体弱多病的老人。父亲、母亲、公公、婆婆相继重病,使她的生活走上了辛酸的道路。在沉重的经济负担下,她没有被吓倒,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她多年如一日地,侍候在老人们身边,洗涮接屎接尿,没有一句怨言。她用真爱勾画了倾注与付出的光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忠孝的美德

  她父亲曾于1998年大病一场,得了肾病综合症,父亲尚未痊愈,她母亲又于1999年得了糖尿病,生活似乎一直都在考验她,2003年春,就在“非典”尚未危及到我们之时,灾难再次降临在她的身上,2003年3月30日,她唯一的哥哥出车祸去世了,留下了身体均不太好的双亲和临产的嫂子,以及一个只有9岁的侄女。同年10月嫂子就带着两个侄女改嫁了。于是她和丈夫就担起了照顾二老的担子。

  人常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有时她自己甚至也觉得生活于她未免过于残酷了。2004年秋她公公因心脏病,做了介入手术,放了两个支架,花费十余万元。时隔一年多,婆婆因脑血栓,左半边身子无知觉,在县医院住院,去廊坊,走邯郸,上北京,花费两万余元,虽然有所好转,但仍不能自理,洗漱睡都要人来帮忙。婆婆刚出院三天,母亲又因脑血栓住进了医院。不过还好,她母亲恢复得还不错,没留下什么后遗症。2006年5月27日她的公公因出现脑血栓症状住进县医院,后来又去北京宣武医院看了两次急诊。因为她和丈夫都是教师所以在公公的病情得到暂时的控制后,老人于2006年7月下旬才住进了北京市宣武医院,并要求做颈动脉支架手术,住院押金六万元。这无疑雪上加霜。面对庞大的住院费和捉襟见肘的生活,夫妻俩在医院陪护的日子都睡在楼道里,这样除了可以省下住宿费还可以随时看护老人。公公住了一个多月的院,开始的十来天,老人生活能自理,就由丈夫在北京陪护,她在家里照顾不能自理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手术的前一天她和远在邯郸同样工作忙碌的大姑姐赶到医院。丈夫看着因过度劳累而日渐憔悴的她,心疼的说:“你太辛苦了!”而她却笑着安慰丈夫:“没什么,我身体棒,再说老人病了,已经够可怜的了,我们一定要尽力伺候的好一些。”公公做了支架后再也没能坐起来。她和大姑姐一起照顾老人,由于她大姑姐身体不太好,所以照顾老人主要她做,整个病区的病友和家属最初都以为她是女儿,在知道了真实身份后,一位来自山东的大娘无限感慨地说:“这几十年来,我老伴做了九次介入手术,全国的大医院我们走过了不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儿媳妇,我真是太感动了!”……

  老人是躺着回到家的,两位老人都躺在老家的病床上,每天旱上5点钟,她就要起床做饭,洗尿垫,给老人洗脸刷牙,中午依然如此,晚上还要给公婆洗脚、擦背。为了让老人身体能恢复得更好一点儿,虽然在北京已经花费了十余万元的治疗费,但是夫妻俩借钱又将两位老人送到县医院康复科进一步治疗,而且雇了个保姆陪护。由于不见起色,半个月后她将老人接到工作单位后面的家属院,在领导与同事朋友们的帮助下,忙碌了近一个星期才算安顿了下来,解决了做饭和取暖的问题。家属院条件比较艰苦只有里外两个屋子,还要做饭,她将老人安排在里间,自己和孩子则睡在做饭的屋子里。然而生活中的困难更大了,三十多岁正是工作中的骨干,在单位里她教着两个班的数学课,当着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在家里,两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而丈夫在县城工作,不能及时回家,而老人病了,心态就有了问题,第一个保姆在两位老人出院时就不干了。面对这巨大的压力,她和丈夫动用了所有的办法找保姆,可是保姆换了八、九个,总也不能稳定。问题由原来的照顾两位老人问题变成了还要协调三位老人的关系问题,而每走一个保姆,她都必须一个人来面对所有的问题----不论是工作中的还是生活中的。每天夜里都要起来几次为公公换尿垫,天还没亮,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就早早的起床,帮婆婆穿衣服,为公公洗刷夜里换下来的床垫子, 然后还要为他们洗脸刷牙,做饭,帮孩子洗漱,把饭端到老人床头,再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连忙跑着去上课。这样她也从来不曾迟到。生活的压力使她迅速地衰老了,但她的同事们都说见到的她依然如故,仍然那样乐观,工作中仍然一丝不苟。同事中那些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慨叹说:“何大姐的承受力,让男子汉都佩服!”她的坚韧也换来了成果,生活中她家是远近文明的和睦家庭。工作中她是学生和家长争相传诵的好老师,她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多次获得县政府嘉奖奖励,师德标兵和骨干教师称号,在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她的课件,论文,和课题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县级的奖励。

  工作的原因,2007年8月,何凤娟也来到了县城工作,她和丈夫可以一起伺候老人,但一开始两位老人不能适应楼房里的生活,只能在外面租房子住,夫妻俩又要跑在两点之间,而老人的病使得他们仿佛一分钟都不能离开他们,每天两个人除了工作还要奔波于四位老人之间。于是她又给公公婆婆做工作把他们搬上了楼,由于空间有限,保姆住不下了,所以伺候老人的事只能自已来。

  有几次一个晚上起来了七次,结果第二天她自已的血压都高了。晚上睡觉前还要给他们洗脚、洗脸,还要给公公擦洗身子。老人这一病,使得年轻的她抛开了儿媳与公公的界限,多年如一日的照够着老人。每当有人用难以理解的表情谈起这件事时,她都会平静地解释,“老人病了,需要我们,别的都不重要,只要他们能少受点儿罪。”由于两位老人都行动不便,一日三餐都要从厨房往南面卧室里端。每一个星期还要为婆婆洗澡,而她又不能站着洗,人又胖,在加上卫生间不是很宽敞,每次洗澡都得弄她自己一身汗。

  常常是工作时间里,同事们看到精神饱满的她为工作忙碌,下班后回到家中面对的又是一份新工作。然而她不曾被生活打倒,面对困难和压力,她依然乐观的工作着,生活着。

  就这样,她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在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心、炽热的爱、无私的行动,支撑起了老人的一片天空,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诗篇,奏响了一曲令人叹服的敬老乐章。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要说:久病床前也有好儿女,忠孝无言却更能暖人心!

  来源: 河北文明办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