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殊好人 > 好老人

收废品老人的遗愿:用苦来的钱帮助老家的姊妹们(图)

发布时间:2016-04-23 20:45|来源:淮安新闻网 2016-04-21 11:00:57|查看:1103次

第一笔基金捐赠现场

自知时日无多,77岁的陈秀珍老人拉着儿子和女儿的手说:“我苦了一辈子的钱,现在全给你们。老家的老姊妹们有的很困难,你们代我照顾她们。”2014年10月10日,收了大半辈子废品的老人辞世。按照老人的遗愿,今年3月1日,儿子唐传金专门从澳大利亚回国,在老家洪泽县岔河镇淮宝居委会,设立了总计110万元的养老基金,计划每年拿出5万元,帮助居委会生活困难的老人。4月17日,首届陈秀珍老人爱心养老基金会正式启动。

77岁老太太的遗愿

帮助老家的困难姊妹

昨日上午,记者在洪泽县岔河镇唐传金的家中,看到了他和淮宝居委会签订的捐赠协议。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份协议书的效力,他们专门聘请了公证机关予以公证。

根据这份协议书,唐传金设立陈秀珍爱心养老基金会,每年资助淮宝居委会5万元,用于该居委会77岁以上老人的帮扶,对象主要为重大疾病、无固定收入来源或生活困难的老人。即使不到77周岁,如有大病需要帮扶的,也可以和基金会负责人陈俊海联系。这笔基金会在每年12月1日以前打到淮宝居委会的账户上,如当年的款项没有用完,可累计转入下一年度。

1998年,为了给女儿带孩子,陈秀珍到了上海,从此就一直在上海生活。2014年1月份,在上海居住的她被查出患胆管癌。随着病情的加重,医生让兄妹俩准备后事,唐传金与妹妹在上海交5万元预定了一个48万元的公墓。“但母亲知道后,就要我们把公墓退了。”唐传金说,“她告诉我们,她就希望能落叶归根,也想见见老家的老姊妹们。”

2014年9月底,为满足陈秀珍老人的心愿,兄妹俩退了公墓,带着母亲回到了家乡洪泽县岔河镇。

2014年10月10日,陈秀珍老人走了,但母亲的心愿一直萦绕在兄妹俩的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唐传金和妹妹商量后决定,以母亲的名字在老家设立一个爱心养老基金,专门用来帮助和母亲年龄相仿的困难老人。

唐传金告诉记者,今年4月17日是母亲79岁的阳寿生日。于是,他选择在4月17日这一天将第一笔5万元基金捐赠给居委会。“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她老人家,她永远在我们的心里。”

陈秀珍爱心养老基金会负责人、淮宝居委会治安调解主任陈俊海说,目前,整个淮宝居委会共有五六千居民,陈秀珍爱心养老基金的设立给居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会在摸清居委会困难老人的基础上,将养老基金发放到位。”

靠收废品苦钱

110万元养老基金满满都是爱

从2016年开始,每年发放5万元养老基金,发放总额为110万元。不识一个字,13岁做童工,15岁到苏州做帮佣,20岁嫁入岔河镇竹园村(现在的岔河村)农户唐家,陈秀珍老人哪来的这些钱?

“母亲骨子里就是个会经营、精打细算的人。”唐传金告诉记者,陈秀珍老人就是整个家庭的掌舵人,在改革开放之初,她就作出了全家弃农经商的决定。唐传金告诉记者,分田到户后,父母亲开始做豆腐生意。闲暇的时候,母亲骑着自行车,在周边村庄挨家挨户回收空酒瓶、纸箱等物品。

1998年,在上海打工的妹妹生了个女儿,陈秀珍就到上海帮忙带小孩。初到上海,陈秀珍就觉得可以做收废旧物品的生意。她看中了所在小区停车场的两间废弃门面,就将门面租了下来。陈秀珍经营得非常好,有时每天可以赚4000—5000元,而且这一收就收到2014年查出癌症前。

陈秀珍对孙辈的教育十分重视,唐传金的儿子高中毕业后,被送到了澳大利亚读大学,唐传金跟过去边打工边陪读;小妹家的女儿初中毕业后就被送到了澳大利亚。“两个孩子在那边的学费,全是母亲收废旧物品挣的。几年下来,花费了近300万元。”提起这些,唐传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生前很想去一趟澳大利亚,但一直没有成行。”(记者 何剑峰 通讯员 王进龙 孙高歌)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