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盯上了年轻人 救治需闯五道关(4图)

发布时间:2016-11-05 19:42|来源:163健康网 2016-11-5 18:0|查看:1670次

春雨医生“70后”创始人张锐10月6日凌晨因心梗去世,享年42岁。去年10月份,张锐接受《创业帮》杂志采访 ,曾表示他很焦虑,吃不好,睡不好,睡前总担心资金链断。精神上的压力使得他两鬓全白了,从医多年的父亲曾告诫他,这是植物神经紊乱。

  夺走张锐生命的元凶“心梗”,全称为“心肌梗死”。过去,一提心肌梗死,大家都认为是“老年病”。而近几年,心肌梗塞正逐渐向年轻群体扩散。专家表示,与老年人心梗相比,年轻人发病更具特色,且更易致命。

心梗的诱因有哪些?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能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心肌梗死。

2、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现在正值换季,天气忽冷忽热,血管收缩变脆,血流速度变缓,新陈代谢增加,血管壁外周压力增大,因此心血管病患者需注意防患于未然。

3、暴饮暴食

  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什么样的年轻人是心梗的高发人群?心梗发生后如何救治?年轻人该如何预防心梗?听专家告诉你。

心梗盯上了年轻人

1、男性比女性多

  虽然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有一定差异,但青年心梗患者中男性大致占80%。这主要与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

  青年男性往往工作压力大、应酬多,这可能也是诱发心梗的主要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更年期后,雌激素对女性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因此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需提高警惕。

2、危险生活因素多

  老人生活相对规律,退休后大多没有工作压力,他们的心梗多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运动不足等有关。而青年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易诱发心梗。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连续几天睡眠严重不足的心梗患者。另外,大量吸烟酗酒也是青年人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3、先兆表现常被忽视

  老人往往更关注身体变化,出现异常多考虑是疾病引起的,会到医院就诊。

  有慢性病的老人,定期复查时也有机会发现疾病征兆,及时处理。但青年人多认为自己的身体好,有点小毛病扛一扛就过去了,即使出现胸痛、胸闷等表现,也常被忽视。

  青年人应保持好的心态,既不能太敏感,有点不舒服就怀疑自己得了大病,引起焦虑;也不能轻易放过,错过最佳诊治时机。

  正确的法是:

  了解和心梗等疾病有关的知识,出现典型心梗症状时不要惊慌,及时到医院就诊;

  心梗高危人群可咨询医生后,备好硝酸甘油等急救药;

  重视定期体检,一旦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必要时遵医嘱服药治疗。

4、猝死率较高

  青年人身体的脏器功能较好,按照一般生理规律,他们的心梗发病率应该比老人低。但由于患者甚至一部分医生的重视不够,没有早期发现和预防,很多青年心梗患者就诊时症状已相当严重。这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没有“适应”心肌缺血的过程。经历了血管老化、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有一个“缺血预适应”的过程。

  他们在平时就可能出现心肌缺血,身体通过建立新的侧支循环和其他代偿方式,已经相对“适应”了这种情况。青年人多没有这个过程,一旦发生心梗,心肌缺血的程度可能更严重,猝死率高。

  二是运动时易发生心梗。现在很多青年人喜爱体育锻炼,尤其是跑马拉松、打篮球等剧烈运动,这可能造成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心梗。

  青年人发生心梗,不仅严重损害健康,还会影响家庭幸福,因此,更要做好预防。尤其是秋冬季天气寒冷,心肌耗氧量增加,影响循环功能,肉和油脂的摄入也会增加,这些都是诱发心梗的危险因素。

  建议青年人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不要透支体力,也不要暴饮暴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好心态,能很大程度上预防心梗。

心梗的征兆,一定要留意!

  急性心梗也是有前兆的,尤其高发在凌晨的时候,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留意!!!

  1、突然剧烈胸痛或胸部憋闷,或疼痛时间超过15分钟,就应警惕了。

  2、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3、出现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颈胳膊疼。

  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就要引起注意去医院就诊了。

  4、胃疼。

  患有肥胖、三高而平时又没有上腹部不适的患者,如果出现胃疼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有时表现为胃部有烧灼感。

  5、牙疼。

  通常3分钟左右就会过去,如果是牙周炎则不会这么短时间就好。比如一骑车牙就疼,停下后就不疼了,可是再骑的时候又开始疼。可能在1周内反复出现。

  6、焦虑失眠。

  从来没有失眠经历,或是没发生什么刺激、焦虑的事情却毫无缘由的焦虑时,可能是心梗信号。

  这种失眠不是像普通失眠那样睡不着,而是半夜忽然无征兆的惊醒,思绪像万马奔腾或是涌现出无法解释的恐惧感。

  7、心跳加剧。

  如果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自己无缘无故的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并且常常是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应警惕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指示。

  8、如果感觉疲劳头晕,休息之后也不能缓解症状就要提高警惕。

  9、中老年人手指发麻、抽筋等症状也可能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

  如出现以上症状,要引起注意,及时就诊。

心梗救治要闯五道关

  “心梗”一旦发作,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突然停止。若不及时抢救,往往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逝和家庭的破裂。

  临床研究证明,再灌注治疗早期开通血管是降低心梗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从发病开始,理想的时间是120分钟内。患者一旦出现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早一分开通,就多一份希望。

  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大部分急性心梗患者的再灌注治疗都存在着不同的延误。霍勇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约3.5万例获得了及时规范的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也就是说,95%的心梗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霍勇强调,心梗救治,概括来说需要闯五道关。

  第一关——发现不典型心梗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剧烈疼痛,有濒死、压迫感,还有人会伴有出冷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

  另外,心梗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后背疼、胃疼、牙疼、嗓子疼、意识丧失等,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最好马上送医院,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第二关——第一时间联系谁

  相关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不是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而是给自己家人打电话,等家人赶来后才打120,从而延误抢救时机。另有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约1/4的患者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

  美国调查发现,使用急救系统的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可缩短31分钟,做心电图缩短了3分钟,接受冠脉治疗缩短了13分钟。

而患者自己送医有很多弊端:

  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很可能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而打急救电话后,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运送病人过程中还可进行早期诊治。

  很多人不了解医院情况,第一时间赶去的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延误救治。马上拨打120的意义在于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赢得救命时间。

 第三关——保持气道畅通

  通知急救人员后,若患者之前没有心脏病史或不清楚具体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他服药。应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受刺激。同时尽可能保持通风,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发生心梗后,最坏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如果出现,要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造成大脑细胞死亡。

 第四关——信任并配合医生

  病人一旦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临床上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有的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基本的信任,一听手术或做支架,就马上怀疑医生是为了多赚钱、多卖药。还有些家庭,要把各种亲属都叫过来一起商量,说好每家出多少钱后才做手术,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浪费。

  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病人及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进行手术。

 第五关——术后必须遵医嘱

  发生心梗后,患者再次发病的概率是之前的3~4倍。

  因此,患者首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和科学的运动锻炼。

  其次,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就能发现相关病变,降低复发风险。

  最后,患者还要遵医嘱辅以恰当的药物治疗,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控制心率、血脂、血糖及血压,预防心绞痛等。

  此外,霍勇表示,心梗救助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更多支持,建立更有效的急救体系,将心梗的医疗资源配置放在国家急救体系更重要的位置,医院也应更加规范救治流程。媒体应加强心梗宣传,让“有胸痛上医院,拨打120;救心梗通血管,相信医生”这个概念深入人心。

  还需注意,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90%的心梗可以预防。霍勇说,目前看来,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是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肥胖、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都会提高心梗风险。上述人群应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积极预防心梗的发生。

专家建议常吃这八种食物:

  1、石榴:软化血管。

  2、杏仁:食用杏仁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3、罗布麻茶:含有芸香苷,类似于维生素P活性,能保持或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增强血管的柔韧性和弹性,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脂肪在血管壁中沉积。而且,罗布麻茶叶中的单宁酸能抑制血压升高,并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降低的作用。

  4、核桃: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渣,能改善心脏功能。

  5、木瓜: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能软化血管。

  6、苹果:每天食300g,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即可下降,血管也不会硬化。

  7、柑橘:在水果中,柑橘含抗氧化成分最高,可预防血栓形成。经常食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8、草莓: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溢血有很高临床价值,对高血压有一定功效。

  【专家列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 霍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王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