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季高校毕业生简历“吹牛”频现(图)

发布时间:2016-01-18 19:26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6-01-06 | 查看:998次

  据新华社哈尔滨1月5日电(杨喆)学生会干事变成干部、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就成名校毕业……正值高校就业季,类似的简历造假、文凭“注水”,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已成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比拼造假现象。

  记者连日来在多场校园招聘会发现,一些大学生们的求职焦虑并未减轻。有的毕业生认为简历“注水”成本低、核实难,于是“铤而走险”。“骗来”的饭碗端不稳,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不仅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成本,而且严重危害社会公平正义。

“自己提拔自己”简历变“高大上”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企业都减少招聘了,找工作能不难吗。”在一些校园招聘会上,不少大学毕业生深刻感受到今年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时直接注明“学生干部优先”,还有的单位对应聘者的政治面貌作出明确规定。

  谁愿意第一轮就被淘汰呢?记者调查发现,为了争取就业机会,一些毕业生就夸大简历信息,给简历“注水”。应届生论坛上甚至有人认为“简历不造假,十足一大傻”。

  ——把自己“发展成”党员。国际关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魏斌就曾发现,有些学生明明是共青团员,简历上却写成中共党员。

  ——“自己提拔自己”。北京语言大学吴姓辅导员介绍,有些学生是学生会干事,却在简历中写成是学生会某部部长。有的学生是某部部长,却写成是学生会主席。类似夸大简历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在简历中虚报学历。小盛原本是某戏剧学院学生,参加了北京某知名高校的短期培训后,就在简历上写自己是该校硕士毕业生,“如愿”进入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后被发现造假,最终被单位辞退。

  ——简历“无中生有”。北京一高校学生小田说,他女朋友曾编造在一个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包括职位、工作内容、业绩。“为了让编造的实习经历显得更真实,我还和她一起专门查阅相关网站和行业资料,熟悉这家公司的业务。”

  黑龙江一家奶业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程雨佳介绍,“我所接触的毕业生简历中,平均每5份就有1份存疑或不实。”

不想付诸劳动 投机风气日盛

  在就业压力下,不少学生对自己并不自信,总想让自己的简历显得“高大上”,有的又不肯踏踏实实补短板,就对简历进行“注水”,以求最大限度达到用人单位筛选简历的标准。

  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李家兴说:“很多毕业生并不是能力不足找不到实习机会,而是既想获得实习经历,又不想付诸劳动。”

  核实简历成本高,助长了投机风气。“如果每个毕业生的简历信息都去核实,成本就太高了。”程雨佳说。

  采访中部分单位人事部门介绍,有的简历“实习经历”一栏上明确盖着相关单位的公章,即便简历“注水”,用人单位也不可能逐个打电话去核实学生的实习经历。

  简历“注水”的成本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吴帆说,社会上没有统一的诚信数据库,求职者的简历一旦被查出“注水”,顶多是失去当前的求职机会,并不影响以后求职。

  学校在监督方面也显得能力不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许老师说,对于简历“注水”,学校坚决反对。但学生投递的简历大都不给老师核实,学校暂时没办法阻止毕业生拿着“注水”简历去求职。

不要注水的光彩 坚守诚信的准则

  有些岗位摆在那儿,学生挑剔不愿去;心仪的岗位或单位用人又明显萎缩。“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不可能‘人人皆白领,人人坐办公室’。”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瑞政认为,高校毕业生应确立符合实际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赵睿说,以虚假简历获得求职机会,对其他竞争对手是不公平的。企业招聘名额有限,真正有能力的学生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机会。

  简历“注水”增大用人单位招聘成本。谷实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专员丁利说,用人单位投入人力物力来对简历真伪进行核实,有些求职者在最终签约阶段甚至招录后才被发现简历信息不实,造成资源浪费。

  吴帆建议,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对求职简历把关、审核,从源头堵住简历“注水”;同时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人才交流中心设立求职者“黑名单”制度,方便用人单位查询,以减少失信行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