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宁夏篇丨银川:以文明之美 铸品质之城(组图)

发布时间:2024-10-23 22:17 | 来源:新华网 2024 10/21 10:33:23 | 查看:4994次

新华网银川10月21日电 在辽阔无垠的西北大地上,有这么一方神奇的土地:它既不似大漠孤烟的苍凉,也非草原牧歌的辽阔,而是以一种温婉如玉、绿意盎然之姿,镶嵌在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之间,这便是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银川。近年来,银川围绕“品质强市”建设战略部署,不断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景象。

  移风易俗 “移”出文明新风尚

  走进永宁县李俊镇许桥中心村,道路宽敞干净,小区绿树成荫,村民载歌载舞,一股文明之风扑面而来。5年前,许桥中心村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雷锋纪念馆、民俗服务中心、积分超市等,打通了宣传教育群众、凝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革旧俗,树新风。许桥中心村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对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婚俗陋习实行网格包抓机制,在倡导移风易俗、婚事简办的同时,能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为全县青年树立了“婚事新办简办”的“文明样板”。“结婚本来是幸福的事,不能以彩礼高低来论幸福感,高价、天价彩礼不断上涨,影响了年轻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我们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教育,规定彩礼不能超过8万元,防止村民家里债台高筑。”永宁县李俊镇许桥中心村许桥村党支部书记许建华介绍,村里年轻党员带头降低彩礼,做出好榜样。村委会对适龄青年进行登记、摸排,并与青年尤其是家长谈心谈话,注重引导。中心村从入住以来,这两年结婚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的恶习得到了遏制,已有20多对年轻人摆脱了高价彩礼的困扰,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许桥中心村民俗服务中心为新人提供的婚嫁场地。新华网发(银川市永宁县委宣传部专干 吴倩如 摄)

  同时,今年4月,许桥村还新建了白事服务点,大大方便了住上楼房的村民送去世亲人最后一程,成立了“民俗志愿服务队”,更好地成风化俗,让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位于灵武市区向南3公里处的崇兴镇台子村,中午时分,三三两两的老年人陆续到村里的老年幸福院就餐,饭菜可口,每天不重样,老年人生活十分惬意。该村于2022年4月将闲置校舍打造成占地面积为93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移风易俗实践教育基地、儿童之家、老年幸福院、制衣车间等多个功能室,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文体活动、移风易俗实践教育基地等服务项目。尤其倡导婚事新办,反对高额彩礼,杜绝炫富摆阔,倡导节俭办宴席。同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挖掘培育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儿媳等模范120余人,文明气息越来越浓厚。

灵武市崇兴镇台子村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新华网发(银川市灵武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志惠摄)

  如今,在银川,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节办、厚养薄葬,一个个乡村正在奏响文明新风“和谐曲”,也进一步推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典型引领 崇德向善促团结

  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鲜活的价值观。中国好人王冬梅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竞相涌现,王冬梅是贺兰县富兴街街道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扎根社区的十多年里,她倾力投身于社区管理工作,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改善社区环境付出了无尽的心血。更换物业、噪音扰民、下雨漏水等居民的烦心事,她都能俯下身子、耐下性子协调解决。她是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的“百事通”,居民心目中的“万能手”,在她的引领下,所在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代办点、书画室、舞蹈室、养生堂、洗衣房……小区内3300平方米的两层办公用房,是居民生活的“便利站”,这就是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是银川市深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层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典型社区。社区打造“邻里中心”、规范性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幸福驿站”、宁夏首例社区开设的航模馆,组建医疗健康、法律援助、文化服务等20支志愿服务队,孵化“抱抱团”爱心互助会、“爱老团”“萌娃汇”“最美家庭”协会等服务型社会组织,基层治理水平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等全国奖项7个。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关乎民生福祉。“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水稻!”“那你知道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吗?”9月25日,银川市兴庆区银虹社区举办丰收季活动,现场摆放了南瓜、辣椒、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教会辖区学生辨识、了解农作物,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银虹社区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示范社区。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青年之家”“儿童之家”,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整合多方优质资源,连续4年开设公益“暑托班”,推出经典名著阅读、国学、非洲鼓、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活动,极大丰富辖区青少年假期生活,逐渐形成了群众乐意“托”,社会合力“管”的氛围。

银虹社区举办丰收季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华网发(新华网 张倩 摄)

  近年来,银川市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选树推荐工作,先后有1人入选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5人推荐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4人入选2024年度全区“新时代好少年”,入选人数达历年之最。同时,持续打造《童心向党 健康成长》品牌节目,今年已制作播出10期,累计播放量达210万余次;广泛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1400余场(次);策划开展“七彩假期 助梦成长”活动,开设公益“暑托班”1800个,服务未成年人4.5万余人。

  如今的银川,凡人善举、好人好事频频涌现,“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理念深入人心,凝聚起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强大力量。

  多元载体 传递文明好声音

  在银川市西郊,巍巍的贺兰山东麓、滚滚黄河西岸,山河之间的冲积扇,布列着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32处防洪设施遗迹和1处大型建筑遗址,历经千年,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就是西夏陵。漫步山间,草色青翠,空旷悠然,仿佛西夏文明的更迭发展史就在眼前。

  走进西夏陵博物馆里,一个个历史文物陈列有序,全面系统反映了西夏历史、文化、经济、宗教、艺术、商贸等各个方面的文明程度,揭开了神秘的西夏历史,自2019年6月12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以来,往来游客络绎不绝。2019年博物馆基本陈列《西夏历史文化展》荣获中国100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202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此外,还多次邀请国内著名西夏学专家进行学术研讨,挖掘遗产价值内涵,助力讲好西夏故事、讲好银川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西夏陵博物馆馆藏文物。新华网发(新华网 张倩 摄)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是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在西夏区盈北社区,提起银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居民无不为之点赞。该主题教育馆有两层,汇集了浮雕、图片、影像、剪纸等多种呈现形式,跟随讲解人员,聆听中华民族历史观、党的民族工作史、银川民族工作实践成果,一幅幅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美景跃然眼前,目前该馆已接待参观人数8万余人。

银川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内景。新华网发(新华网 张倩 摄)

  在银川,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不仅陈列在馆内,还在出门可游的大街小巷里。兴庆区一条昔日默默无闻的老街巷——自强巷,通过精心改造与创意融合,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巷子,如今不仅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引领了一股独特的文旅消费热潮。自强巷全长约810米,曾是基础设施老旧、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自2021年起,银川市兴庆区启动了特色老街巷改造工程,自强巷迎来了华丽的蜕变。改造中,墙绘艺术成为最大的亮点,一幅幅充满艺术感与文化底蕴的墙绘作品,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赋予了巷子浓厚的艺术氛围,特别是那些创意十足、色彩鲜艳的“这里是银川”“我们如此热爱银川”等标语,不仅提升了银川的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更为文旅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城老街巷换新颜,为文旅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华网发(资料图)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银川市坚持为民惠民理念,推动精神文明创建纵深耕耘,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今天的银川,天蓝、水清、地绿、路畅、城靓,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文明新风浸润于日常点滴,文明身影成为一道道靓丽风景。

  文明铸就城市之魂,文明盛开幸福之花。站在新起点上,银川精神文明建设将焕发更加灿烂的光辉,为在新征程上更好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张倩 李姝)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Baidu
map